日前,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式实施,为“金九银十”消费旺季注入强劲动力。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多家银行已在多地落地贴息业务,消费者结息时可直接扣减贴息,单户最高补贴3000元,部分贷款利率降至3%以下。 当前,消费复苏进入关键期,“金九银十”作为家电、汽车等大宗消费释放窗口,贴息不仅是短期刺激工具,更标志着银行从“放贷”转向“促消”的新阶段。 市场关注的是,政策能否真正转化为消费力?低利率会否诱发过度借贷?中小银行如何与大行错位竞争?这些问题关乎消费复苏质量与金融风险的平衡。 全力备战消费旺季 自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正式实施以来,多家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快速响应,在全国多个省市实现业务落地。 记者了解到,9月1日上午,浦发银行(600000.SH)重庆分行顺利完成首笔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业务的审批与发放。首位贴息放款客户吴女士申请了9万元的消费贷款,用于购买新能源汽车,预计可节省利息500元。当日,浦发银行重庆分行已发放9笔共90万元消费贴息业务。 恒丰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自政策实施以来,恒丰银行各地分行消费贷业务呈现出积极增长势头,消费贷款发放较同期增长10%,覆盖汽车消费、装修、电子产品等多个重点领域。 据悉,此次贴息政策于2025年9月1日正式实施,将持续至2026年8月31日。根据政策规定,居民个人使用指定贷款机构发放的个人消费贷款(不含信用卡业务)并实际消费,通过审核后可享受年贴息比例1个百分点的优惠贴息。本次政策范围涵盖两类消费:一是单笔5万元以下的日常消费;二是5万元及以上的重点领域消费,包括家用汽车、养老生育、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家居家装、电子产品、健康医疗等。 为了更好地落实消费贷款贴息,各家银行做了诸多准备。如浦发银行郑州分行组建了专项工作组,制定精细化工作方案。从政策解读、宣传推广到业务流程优化和系统升级,确保政策落地“快、准、实”。分行还组织了全员专项培训,力求将政策红利以最快速度传递给广大客群。 “整体来看,政策有效激发了消费贷款的市场热度,咨询量和申请量均大幅提升,大多数分行申请量实现翻倍增长。这充分表明贴息政策有效降低了消费者融资成本,激发了居民的消费意愿,为我行消费贷业务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恒丰银行相关人士说。 “消费贷款贴息政策的核心吸引力在于有效降低消费者贷款成本,因此更易触达对贷款利率敏感、注重性价比的客群。”苏商银行特约研究员高政扬举例道,一是中等收入家庭。这类群体在汽车、文旅、家居、教育等领域的消费升级需求较为旺盛,同时对贷款成本变动敏感度较高,贷款利率的降低能显著减轻其借贷顾虑,从而更愿意通过消费贷满足升级需求。二是年轻消费群体,尤其是刚步入职场的年轻人及新市民群体。这类群体消费需求活跃,但储蓄积累有限,贴息政策可有效降低其提前消费的资金压力,进而刺激购车、装修、购置电子产品等消费需求的提前释放。 中国银行(601988.SH)研究院银行业与综合经营团队主管邵科指出,本次消费贷款贴息能吸引多元化的客户群体。对于信用资质较好但短期流动性不足的客群,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可以充分体现其信用优势,满足其低成本融资的需求;对于具有较强金融理财意识的客群,消费贷贴息政策有助于其优化债务结构和现金流,通过低息贷款置换利率较高的现有负债,或将自有资金留存用于投资理财或其他日常支出。 恒丰银行相关人士赞同上述观点,他补充道,本次贴息还吸引了有大额消费规划的人群,尤其是在购买家用汽车、家居家装、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品时,贴息政策有效缓解了他们的资金压力;以及注重服务消费的客户,包括有教育培训、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方面需求的群体,贴息为他们提升生活品质提供了更多可能。 严防资金挪用 消费贷款贴息在刺激需求的同时,也伴随着资金挪用、套利和政策套现等风险。 对于套取贴息资金的借款人要承担哪些后果,部分银行给予了警示。如农业银行(601288.SH)指出,在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期间,严格禁止利用退货、变相拆分消费额度、恶意串通商家、跨行套利等方式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行为。招商银行(600036.SH)指出,对提供假资质、假材料、假担保、假交易、假用途等或通过不法中介办理贷款的,包括“包装贷”“职业背债人”“高评高贷”等,该行严格予以禁止。 风控环节成为政策平稳实施的关键。东方金诚金融业务部高级副总监朱萍萍指出,截至2024年年末,消费金融行业整体资产规模和贷款余额已突破万亿元。目前,消费贷风险总体可控,但不良率有所上升,给各消费金融机构风控能力带来考验。在贴息后,资金挪用风险可能会相应增加,可能诱发套利行为。此外,银行须避免借贴息政策诱导消费者进行借贷,消费者也须根据实际需求合理借贷,避免过度负债。 高政扬分析称,贴息政策实施后,一方面,贴息降低了贷款成本,短期内可能会吸引更多客户申请消费贷,或推动贷款规模扩张;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可能因“低成本借贷”的吸引力产生过度借贷行为,或违规将贷款资金用于非消费领域,可能进一步推升信用风险。“因此,银行须进一步强化风控模型与客户信用评估,不可因政策红利放松审核标准,要通过严格的资金流向监测确保资金用于真实消费,从而有效控制不良贷款风险。” 多家银行提示,对相关部门审核未通过或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银行将按规定扣减或追回。对借款人违法违规套取贴息资金的,纳入个人不良征信记录并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场景金融与差异化服务成突破口 此次消费贷款贴息政策主要覆盖6家国有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及5家消费金融公司,仍有诸多银行未涉及其中。借助贴息,单户最高补贴3000元,部分贷款利率降至3%以下,这对于未在贴息政策之列的银行而言,竞争压力攀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参与消费贷款贴息的银行,首先要从场景方面提升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力。朱萍萍指出,银行可以围绕衣食住行等高频场景,在电商、医疗、教育、旅游等领域打造“场景+金融”新生态,为消费者提供分期免息服务或分期利息的优惠。高政扬谈到,可围绕细分消费场景与特定人群,开发定向特色产品,通过精准匹配需求提升客户转化效率。 如兰州农商银行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的十大消费场景,仅“一元洗车”“奶茶立减”等活动单月参与人次就达1950人,通过高频互动场景,保持客户黏性。 另外,邵科建议强化客户体验,提供差异化的产品服务,提供更加灵活的还款方案,提升审批速度、额度灵活性,支持随借随还,满足不同客户的差异化需求。同时,银行要强化科技赋能,开展精细化经营,利用大数据、AI等技术深度挖掘客户数据,建立更加精准的客户画像,强化线上化运营,降低服务和风控成本,稳妥推进客群下沉。 如云南通海农商银行针对农户自建房推出“安居贷”、针对卷烟零售商户推出“烟商e贷”、针对扫码收单商户推出“扫码e贷”、针对创业青年推出“兴业贷”、针对缴纳公积金客户推出“惠薪贷”等,满足全域客户多元化、轻量化、灵活化资金需求。 高政扬认为,银行可深化外部合作,构建消费闭环生态。可与电商平台、线下品牌商、本地生活服务商开展深度合作,整合“消费场景+金融服务”。例如,为合作商家的客户提供专属分期支付方案、消费满减补贴等权益,通过打造“一站式消费服务链条”增强客户黏性。 此外,产业联动成为破局关键。山东宁津农商银行聚焦本地仿真冰板生产企业,在发放960万元知识产权质押贷支持企业研发的同时,为购买该企业产品的客户配套消费信贷,形成“生产+消费”的闭环服务。 “银行还可优化服务体验,提升客户办理便捷性。在严守风控底线的前提下,可优化审批流程,同时提供灵活多样的还款方案,减少客户借贷与还款的操作成本,以服务优势弥补贴息政策的缺失。”高政扬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网) |
3 小时前
5 小时前
5 小时前
7 小时前
昨天 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