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双边贸易繁荣 服务领域蕴藏巨大 ...

来自: 证券时报网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作为本届服贸会的主宾国,澳大利亚无论是国家馆展出面积还是参展商数量,都创下了服贸会历届主宾国新纪录,显示出其对中国市场和中国机遇的重视程度。

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6年成为澳大利亚最大贸易伙伴、出口市场和进口来源地,对于这样一个重要的贸易伙伴,澳大利亚如何看待未来的贸易、投资机遇?站在《中国—澳大利亚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十周年的关键节点,未来协定的高质量实施与审议还需要重视哪些领域?带着这些问题,包括证券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采访了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大中华区总经理、澳大利亚驻华商务公使戴德明(Dominic Trindade)。

受访者供图

双向服务贸易领域蕴藏巨大机遇

证券时报记者:澳大利亚国家馆面积与参展企业数量都创下了历届主宾国之最,请问这次有些什么亮点和特色?如何在澳大利亚在这些众多领域进一步升华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企业的合作?

戴德明:澳大利亚作为主宾国参与本届服贸会——这是我国首次以如此规模和规格在中国国家级贸易盛会上担任这一重要角色,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也高度重视这份特殊荣誉。最直接的体现是我们搭建了澳大利亚参加中国服贸会以来规模最大的国家展馆。从实体参展维度而言,这是我们力度空前的投入——不仅在数量上有所突破,更涵盖了多元化行业领域。本次展馆汇聚了澳大利亚高等教育领域的顶尖学府与机构、金融服务领域的银行及会计师事务所等关键行业代表,同时澳大利亚旅游局也携服务业重要板块亮相。此外,我们更汇集了众多引人注度的优秀企业,包括食品、保健营养品、葡萄酒等领域知名品牌,这些都是澳大利亚优质贸易商品多元魅力的生动呈现。对澳大利亚而言,今年无疑是展现国家实力的绝佳契机。

证券时报记者:本届服贸会以后,参展企业希望达到怎样的交易规模?

戴德明:就预期而言,目标其实非常明确,对于此类大型贸易展会,我们始终致力于促成深度对接——希望见证澳大利亚企业与机构同中方合作伙伴、重要机构及政府代表建立联系。本次中方政府代表团阵容十分强大,这些参会者正是澳大利亚参展商的关键合作伙伴,我们期待通过这些连接创造互利共赢的机遇。

就在刚才,我们见证了15份谅解备忘录及多项商业安排的签署仪式。尽管这些成果未必立竿见影,但它却传递出来更为重要的信号,那就是双向服务贸易领域蕴藏巨大机遇。我们期待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见证这些机遇转化为实质成果。

亲临现场才能洞察变革先机

证券时报记者:中国强调在经贸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如何评价中国推动各国共享发展机遇、促进合作共赢的努力?

戴德明:当今全球贸易环境日益复杂且瞬息万变,但令人欣慰的是,各界已认识到:企业必须进行转型与变革才能在全球立足。这意味着所有企业机构都需要凝聚力量共同应对挑战。

这些变革包括发展可再生能源、绿色经济转型以及发展新型商业思维,企业需要重新审视自身定位。我们的参展机构皆体现了这一趋势:既有专注于可持续农业科技的食品企业,也有引领教育变革的高校——包括澳大利亚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和新兴创新院校,这种传统与创新并存极具象征意义。中澳企业和合作伙伴正在共同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以满足股东、客户和社会的需求,践行负责任商业理念。

同时,参展阵容也充分反映了企业对华机遇的认知。我想参展企业展现出的强烈兴趣和参与意愿本身就足以说明问题——他们渴望亲临现场、洞察变革先机。正如多年深耕中国市场的企业所总结的:要真正把握区域机遇、评估风险、获取信息,最有效的方式正是亲自来开展调研、建立人脉、掌握第一手资讯。

证券时报记者:您认为中澳双方在贸易的哪些具体领域还有深化合作的潜力?

戴德明:与会代表的构成本身已折射出贸易领域蕴藏的机遇,正如我国总理近期访华时所强调的,关键是要深化与高技术领域从业者的互动,推动互利共赢的合作与商业往来。

在医疗科研与技术商业化领域,众多澳大利亚企业已开展深度合作——这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今年我们特别荣幸邀请到诺贝尔医学奖得主佩里·马歇尔教授参会,这位长期深耕中国市场的澳大利亚研究者,正是两国科研与医疗合作落地实践的典范。未来这些医疗健康、科研与技术开发领域,正是深化合作的重点。

这恰好体现了我们在服务贸易领域采取的策略。以往(澳大利亚服务业企业)面临的挑战在于具象化呈现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涉及研发合作、专业服务、市场拓展等无形产品,但像澳洲会计师公会、澳大利亚第二大科技公司Atlassian等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实践表明,这些科技服务企业可以通过与中方合作伙伴协作实现蓬勃发展。

虽然我提到了若干领域,但作为政府官员,并非要指令企业具体方向——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商业模式探索能力,才是推动共赢发展的根本动力。

中澳自贸协定极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繁荣

证券时报记者:今年正值中澳自贸协定生效实施10周年,今年7月,中国还与澳大利亚签署了关于实施和审议中澳自贸协定的谅解备忘录,明确将以此为契机,保持密切合作,继续高质量实施协定。作为推动中澳贸易投资合作的具体实践者,您认为中澳之间未来还有哪些可以进一步完善或拓展的贸易、投资领域?

戴德明:作为一名曾参与贸易协定谈判的工作者,我认为可以这样总结:贸易协定搭建了制度平台,确立了贸易规则,由此开辟市场机遇。

但纵观全球,无论是在多边贸易体系还是双边协定中,货物贸易领域自由化进程和市场准入机会始终比服务贸易走得更远、更快。这或许源于服务贸易的无形特性使其难以界定,也可能存在其他因素。

《中澳自由贸易协定》推动双边服务贸易增长与发展的成效有目共睹,对比协定生效之初与当前的贸易规模,毋庸置疑该协定创造的机遇极大促进了贸易繁荣。因此,自然要关注现有协定框架下蕴藏的新机遇。服务领域往往是谈判中进展最缓慢的板块,这必然成为未来重点——但更关键的是倾听企业真实需求,政府在协定谈判中必须明确:企业需要什么?哪些机遇需要共同把握?

下一步,政府在评估现有协定成就基础上,将启动磋商进程。这不仅是对成果的总结,更是要在这个日益复杂的全球贸易环境中,精准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需求。

校对:赵燕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