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5年的规划建设,现代化都市圈的培育发展将进入新的阶段。 第一个获批的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已经启动了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目前17个国家级都市圈中多个都市圈规划期至2025年,预计这些都市圈也将进入新一轮规划编制中。 南京都市圈开启新一轮规划 隶属南京市发改委的南京市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的微信公号“南京都市圈建设”日前发布,《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明确,规划期至2025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为更好谋划、推动未来五年都市圈相关工作,南京市发改委牵头开展了新一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编制工作。 8月21日和27日,南京市发改委先后组织召开了两场专题座谈会。会上,南京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了南京都市圈新一轮发展规划编制的背景和重要意义,以及本轮规划“1+5”的总体工作安排(即1个规划总报告+5项专题研究)。 南京都市圈是最早启动建设的跨省都市圈,其发展历程已经有20多年。早在2002年,江苏省政府就批准实施了《南京都市圈规划》。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之后,南京都市圈又成为国家发改委批复的第一个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人均GDP超过15万元,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总体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同城化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其中,在基础设施方面,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城际“断头路”全面消除,省际航道更加畅通,都市圈轨道交通基本成网,南京与各城市之间实现1小时通达。 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就上轮《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实施评估,对南京都市圈“十四五”时期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南京市发改委副主任祝瑞波也在会上提出,要系统总结“十四五”时期南京都市圈建设的成效与不足,确保规划兼具战略高度和实操性。 从经济总量上看,2019年,南京都市圈GDP为39997.54亿元。2024年,南京都市圈GDP已达到5.44万亿元。从基础设施来看,南京到镇江、扬州、淮安、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已开通高铁或城际,实现1小时通达预期目标。 8月16日,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发布《国家级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评价报告(2025)》。在这份报告中,南京都市圈的GDP总量、人均GDP、常住人口和外资利用量及港口吞吐量在全国17个国家级都市圈中分别排名第二、第二、第三和第二。 据“南京都市圈建设”,新一轮规划编制课题总负责人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甄峰教授介绍了都市圈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他指出,经过20余年的建设发展,南京都市圈已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正处于从“地理临近”迈向“功能提升”的关键阶段。 都市圈发展2.0来了 现代化都市圈规划建设始于2019年。当年,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 截至目前,获得国家发改委函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已经增至17个,分别是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武汉、沈阳、杭州、郑州、广州、深圳、青岛、济南、厦漳泉、合肥和石家庄都市圈。 在公开发布了其发展规划的都市圈中,南京、福州、成都、长株潭、西安、重庆等较早获批的都市圈,规划期都是到2025年。这些都市圈与南京都市圈一样,可能也将启动新一轮规划编制。 四川省同城化办相关负责人最近就介绍,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和重点领域区域专项规划正在编制。四川省发改委近日也发布了《成都都市圈“十五五”同城化发展规划比选公告》。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陈耀向第一财经表示,都市圈规划建设的核心在同城化,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要形成通畅的通勤圈、产业圈和生活圈。这几年各个都市圈主要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合作等领域推进都市圈建设,改善了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的基础条件,5年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不过,他认为,现在多数都市圈的同城化效果还不够明显,尤其是跨省合作上还没有实质性的机制突破。新一轮规划要推进都市圈建设进入实质性同城化、一体化的发展阶段。 陈耀表示,中心城市要按照规划的功能定位集聚核心功能,把非核心功能向外疏解,通过功能疏解带动产业疏解,再带动人口疏解。都市圈内部在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合作等方面上形成深度融合。 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出,发展壮大现代化都市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同城化发展,建立健全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深化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促进通勤便捷高效、产业梯次配套、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陈耀表示,要围绕通勤圈、产业圈和生活圈的“三个圈”,按照一个城市的功能空间布局来规划,真正形成现代化的都市圈,品质更高一些、合作更紧密一些,实现都市圈内高效运作,避免大城市病的出现。 甄峰也在前述会议时表示,面对“十五五”时期新形势,编制团队将深入学习贯彻国家关于都市圈发展的新要求,未来南京都市圈将围绕“高质量功能型都市圈、高品质宜居生活圈、区域协同发展先行区”等战略定位,重点打造产业协同的创新都市圈、以人为本的宜居都市圈、安全保障的韧性都市圈、生态优先的绿色都市圈、便捷高效的智慧都市圈。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