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小红书-第251期 A股“升温”,如何面对骤然而起的市场热度? 数据显示,剔除年内刚上市的新股,截至9月5日,年内已有381只股票翻倍。其中,10倍股1只,6倍股2只,4倍股4只,3倍股9只,2倍股48只(互不包含)。 投资的智慧与人生的智慧是一致的,投资大师们之所以能够业绩长青,是因为无论市场冷暖如何变迁,他们都能始终如一地处理好三件事:“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爷的事”。 投资的核心是,做好自己的事,不要被他人的非理性情绪裹挟,长期大概率能得到老天爷(市场)的超额收益奖励。 自己的事 在投资中,看懂生意的经验是可以积累的,属于可知范畴,那些成功的投资者日复一日地阅读年报,日复一日地进行调研和思考,就是在“重要且可知”的方向上努力。 那些在数十年的时间中取得长期复利的伟大投资者,无不是把投资的大厦建立在做好自己事情的基石上。他们选择自己能看懂的杰出公司、谨慎估值、不懂不做、不做超越自己承受能力范围的投资,这些都是投资者自己可以掌控的事情。 正如巴菲特的价值投资实践所体现的:如果将自己限制在一个相对有限且容易明白的行业,一个智力正常、见多识广、勤奋努力的人就能够以相当的精确度判断投资风险。具体而言,则有以下两点: 一是投资者要努力坚守自己了解的东西。这意味着,它们必须相当简单,并且经济特征稳定。如果一家公司的情况太复杂,或一直变化,那么,投资者就可能无法聪明到可以预测其未来现金流的程度。对于投资中的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懂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自己不懂什么。一个投资者只要做出为数有限的正确的事,就可以避免犯重大的错误。 二是投资者需要坚持买入时的安全边际,如果一只股票的价格仅略高于其价格,投资者需要谨慎购买。格雷厄姆强烈主张的安全边际原则是投资成功的基石。 总之,最值得拥有的公司是那些在一个一直延伸的时期周期里,可以不断利用增量资本获得很高回报率的公司。与此相反,最糟糕的公司是那些必须或要求不断大量的资本投入,但回报率低下的公司。不幸的是,第一类好公司很难发现,大多数高回报的公司只需要相对少的资本,如果这类公司支付股息或回购股份,那么股东们将会从中受益。 他人的事 股市是由数以亿计投资者组成的市场,短期市场情绪变化则属于他人的事。对于同一家公司,在不同的市场时期,人们给出估值可能相差甚远。但如果投资者受他人情绪的影响,放弃自己的估值标准,则非常可能陷入灾难性的后果之中。 比如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中,美股给了互联网类公司极高的估值,但诸多泡沫公司的生命周期很短暂,即使其中优秀的公司也差不多花了10年以上的时间才化解了泡沫;而在2013年A股的那波牛市中,市场给予了移动互联等概念股上百倍的估值,但在2015年中期之后,这类公司的市值跌到只有高峰时期零头。 当身边的人都向一个方向跑,且貌似都赚了大钱,自己原地不动看起来很傻,只有具有极强心理学素养的人才能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别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更快,比如说,在投资高风险的股票上赚了钱,那又怎样,总是会有人的财富增长速度比你快,这并不可悲。”正如芒格曾说过的。 芒格还说,关注别人赚钱(比你)更快的想法是一种致命的罪行。妒忌真的是一种愚蠢的罪行,因为它是仅有的一种你不可能得到任何乐趣的罪行。它只会让你痛苦不堪,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乐趣。你为什么要妒忌呢? 更致命的是,那些受到他人情绪影响,被市场潮流裹挟的投资者,当他们举起白旗的时候,往往会买在高点卖在低点,成为反面案例。 正如巴菲特所忠告的,“如果依赖股票的市场价格来对一家公司估值,你就更容易错失一些在市场低迷时买进、在市场活跃时卖出的机会。你不可能让市场替你思考,投资者明白这些工作必须亲力亲为。”“永远不要让市场价格短期波动左右你的判断,那样的话,原本可以利用好的差价反而会让你负债累累。” “老天爷”的事 只要你长期设立比较高的投资标准,坚持做理性的事,“老天爷”(市场)一定会给你奖励。但奖励什么时候发放,却具有不确定性。理性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长期来说,“市场先生”一定会干得不错,市场价格最终会反映公司内在价值,这也是价值投资的基础理论之一。当公司意识到自家股票价格偏低时会进行回购操作。大型公司和私募企业会经常关注并发现各种价值被低估的公司。市场参与者一旦意识到上述获利机会,往往会搜寻并买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这一过程恰恰推动了股价上涨而填补价值缺口。 由于整体趋势以年化10%左右的水平始终向上,那么从长期来看,你就会在股票市场中取得不错的成绩,你大可不必理会反反复复的市场膨胀和市场回落,毕竟这是难以避免的。正如你所观察到的,沪指第一次攀上3000点是估值大泡沫阶段,本来就难以持续,而现在的3000点则是估值低洼阶段,相比其他大类资产具有吸引力,A股估值的底是在不断抬高的。 因此,我们学会把精力和时间放在“自己的事”上,不要被他人的非理性情绪影响,长期一定会得到市场的超额奖励。“买入定输赢”的含义是:股票市场通过发展很大程度上将决定我们什么时候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对一家公司分析的准确程度决定了我们是不是正确的。换句话说,我们更应该关注将会发生什么,而不是什么时候发生。 校对:杨舒欣 |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
2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