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区建设五周年新闻发布会9月5日召开。据介绍,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全面落实扩区方案赋予的78项改革任务,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690项,其中全国首创193项。试验区引进了雪佛龙二期、地中海航运、美国GE等世界500强项目,累计新增注册企业数超过17万家,其中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打造了开放合作的高能级平台。 2020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在舟山片区的基础上,新增宁波、杭州和金义片区,形成了“一区四片”的新格局。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分别出台23项和70项政策举措,助力浙江自贸发展。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浙江省自贸办副主任胡真舫表示,站在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五周年、设立八周年的新起点上,将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全力做强大宗、数字、枢纽、商贸“四张金名片”,推动四个片区各展所长、合力共赢。 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93项 扩区以来,浙江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了具有标识度的制度创新成果690项,首创性、集成式探索取得新突破,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实现新提升。 胡真舫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聚焦关键环节突破,形成全国首创制度创新成果193项。例如,针对跨境电商行业痛点,杭州片区首创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双向跨关区退货模式,企业可灵活选择最优退货方案和口岸,有效降低成本。在通关便利化领域,金义片区首创“先查验后装运”监管模式,实现了在“管得住”的前提下“通得快”,有效避免二次装卸等费用,通关效率提升20%以上,现已复制推广至全国12个直属海关。 在集成式改革方面,胡真舫介绍,贸易新业态新模式集成创新得到系统推进。例如,金义片区迭代升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已复制推广至全国39个城市;杭州片区大力发展易货贸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创新边境互贸易货结算业务,推动部分边境口岸结算成本降幅高达90%。 聚焦生物医药行业,杭州片区推出创新链、人才链、政策链等“六链融合”发展模式,加快构建研发、临床、制造、要素、生态和机制的全产业链改革体系,吸引高端人才超500名,产值突破千亿,成为浙江省生物医药产业规模最大、资源最集聚和集群效应最突出的区域。 在对接国际贸易规则上,胡真舫表示,浙江自贸试验区积极参与全球跨境电商平台治理机制和体系建设,举办联合国贸法会跨境电商平台责任规则国际研讨会,对平台规则的设计考量、版本效力、审判实践等议题开展研讨交流。金义片区基于浙江中欧班列实践,深化铁路提运单物权化改革,推广铁路运单物权化融资、“运费贷”融资等中欧班列金融服务,并成功举办联合国贸法会陆运提单物权化国际研讨会,为国际层面完善陆上贸易规则体系提供金华实践。 服务地方“新高地” 五年来,浙江自贸试验区实现了从“块状扩容、一区四片”到“纵深发展、战略提升”的跨越,坚持以制度型开放与系统性改革并举,成为服务地方的“新高地”。例如,舟山片区自2017年设立以来,落地浙石化炼化一体化、LNG接收站等一批重大项目,与沙特阿美等一批国际油气头部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助推舟山市GDP年均增长8.4%,成为长三角发展最快的地级市之一。 杭州片区发挥数字领域创新优势,将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纳入扩区方案,并成功争取政策落地,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投资签约额达4300亿元,推动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落地浙江。 杭州市商务局局长王永芳表示,杭州片区努力让人工智能成为杭州数字自贸区鲜明标识。杭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基本形成,人工智能领域营收超百亿元企业有7家,算力水平位居全国第二,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杭州片区将聚焦规则制度、要素支撑、技术创新、产业生态等全产业链,争取国家支持杭州片区开展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改革创新试点。 金义片区实现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省内全覆盖,10个联动创新区总面积达1178平方公里,扩区以来取得联动创新成果58项,发挥各地禀赋,带动全省共享自贸发展的机遇。 金义片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陶国建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金义片区以占全省自贸试验区15%的面积,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11385.1亿元、新增注册企业7.9万户,分别占全省自贸区的24.1%、42.9%。金义片区持续推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改革,构建市场采购制度2.0框架,创新“市场采购+中欧班列”“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市场采购+保税”等多种模式。今年上半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达2984亿元、同比增长28.2%,占全省、全国比重分别达到92.5%、68.7%。 宁波片区深耕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推出13项外汇政策改革,优质企业跨境资金结算效率提升50%以上,并将其中效果好的政策扩大至全省实施,助力全省已备案审慎合规银行45家,累计办理便利化业务超120万笔。 |
1 小时前
2 小时前
昨天 22:55
昨天 22:54
昨天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