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陷“电芯荒”:订单排到2026年 高毛利难掩行业暗涌

来自: 金属要闻 收藏 发布:如意潇湘网

海外储能市场需求在2025年出现了爆发式增长,带动国内储能电芯企业订单暴增。“加价难排单”“一芯难求”成为当前行业热议现象。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储能企业新签海外订单总规模超160GWh,同比暴增220%,中东、澳大利亚等市场贡献显著。此外,据业内人士透露,欧洲工商业储能和户储领域增长很快,兆瓦以下的小型项目非常多,也在加速规划一些大型投资项目。

从中企拿下的海外订单看,阳光电源、比亚迪、宁德时代、海辰储能等企业,相继在中东地区拿下GWh级别的储能项目;同时,远景储能、瑞浦兰钧、国轩高科、中汽新能、南都电源、阿特斯、楚能新能源等多家企业,在海外市场屡获大单,不少订单规模同样超过GWh级别,展现出中国储能产业强有力的全球竞争力。

另一方面,国内“136号文”的落地,同样是拉动储能电芯需求暴涨的关键因素。政策引发“531抢装”,带动储能装机大幅提升。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超55GWh,同比增长达76%,装机量创历史新高,市场化盈利模式也逐步清晰。

“订单潮”来袭

头部电芯厂进入满产状态

面对汹涌的海内外储能订单,此前尚处于结构性产能过剩调整期的储能电芯市场,今年迅速转入“加钱也排不到货”的状态。行业供需关系的急速反转,其速度与强度远超市场预期。

在订单激增的推动下,国内储能企业已普遍进入满产状态,头部企业产能持续吃紧,“一芯难求”的局面再度出现。从产能与排期来看,据了解,宁德时代已公布的在手订单超48GWh,排产计划已安排至2026年第一季度;海辰储能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3月起,其厦门、重庆基地即进入满产状态,订单已排至9月、10月份,生产计划十分饱和;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产线,同样持续高负荷运转,新订单需排队等候。目前,全行业处于供需两旺、产能攻坚的阶段。

与此同时,多家电芯厂商的业绩报告,也印证了当前储能市场的火爆需求。财报数据显示,宁德时代上半年储能业务收入达284亿元,毛利率为25.52%,显著高于其动力电池业务的22.41%;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9.86%,较去年同期大幅提高13个百分点,创下一线厂商中的新高。据估算,其储能电池出货量达55GWh(一季度25GWh+二季度30GWh)。

亿纬锂能同样表现突出。上半年,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达28.71GWh,同比增长37.02%;实现储能业务收入102.98亿元,同比提升32.47%。数据表明,储能业务已成为推动其整体营收增长的重要引擎。

瑞浦兰钧也在本轮需求爆发中展现出强劲势头。上半年其储能电池出货量达18.87GWh,同比增长约119.3%;实现储能业务营收50.83亿元,同比增长58.4%,占其营收比例达53.6%,首次超过其动力电池板块,成为该企业第一大收入来源。

此外,包括远景动力、比亚迪、国轩高科、海辰储能、欣旺达、中创新航、鹏辉能源等企业亦表现亮眼,共同跻身第三方机构InfoLink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球储能电芯出货Top10榜单。值得一提的是,前十名全部为中国企业,合计市占率达91.2%,展现出中国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的绝对主导地位。

海外市场需求爆发

从中企海外订单的区域分布看,中东市场表现尤为抢眼,今年上半年,中东市场订单规模占比超23%,成为全球储能市场中增速最快的“黑马”;与此同时,欧洲、澳大利亚等传统储能市场的项目仍在持续加速落地;此外,东南亚、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也逐步释放潜力,迎来大规模订单潮,展现出多元化的市场增长格局。

这一趋势在三季度得到进一步延续。例如,阳光电源签署了2.4GWh欧洲储能大单,首次进入保加利亚市场;中汽新能与印度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投资信托公司IndiGrid达成合作备忘录,将在2026-2027年为后者供应5GWh储能系统产品……这些订单不仅体现出区域市场的持续活跃,也反映出中国企业正不断拓展新兴市场边界。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类项目加速落地的背后,是全球多个地区电网瓶颈、电价波动、政策补贴和能源转型等多重刚性需求的持续驱动,储能已从“可选项”全面转向“必需品”。从海外市场表现来看,传统电力系统日益面临瓶颈,而新能源建设持续提速,直接带动中国储能企业订单大幅增长,新兴市场的表现尤为突出。此外,海外市场不仅需求旺盛,其毛利率水平也普遍高于国内,能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盈利空间。

然而,需要警惕的是,尽管海外市场订单频传,但中小企业出海仍需持谨慎态度。“目前绝大多数大型订单,仍集中在头部企业手中,不确定中小企业能否抓住这轮机遇,至少在欧美成熟市场,机会已相当有限。”有业内人士坦言,以欧洲为例,当地市场尤其看重品牌实力和项目经验,若不在主流供应商名单或缺乏大型项目背书,则很难获得认可。而品牌建设不仅耗时漫长,更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这对资源有限的中小企业而言,挑战巨大。

此外,海外运营与服务能力也成为关键壁垒,欧洲等市场要求本地化团队提供24小时即时响应,包括现场调试、安装指导等高强度服务支持,仅这一项就足以将许多中小企业挡在门外。这意味着,当前的火爆订单背后,行业资源正加速向头部集中,市场格局分化日趋明显。

另一方面,“内卷”隐忧一直是困扰行业健康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尽管当前出现“电芯荒”现象,但价格下探趋势未止。例如,近期开标的中国能建25GWh储能系统集采项目中,4h储能系统0.37元/Wh的中标价仍在刷新行业纪录,较2023年底降幅已超42%。

尽管当前订单饱满、企业出海热情高涨,但单纯依靠价格竞争已难以持续。行业亟需从低价扩张转向构建技术差异化、品牌提升和本地化服务能力等多元竞争力,避免重蹈国内“增收不增利”的覆辙。如何在高速扩张中实现理性竞争与良性增长,已成为中国储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命题。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上一篇:
特朗普签署行政令 将正式下调日本汽车关税发布时间:2025-09-05
下一篇:
盐湖股份:今年将形成8万吨锂盐产能发布时间:2025-09-05
相关推荐
热门排行
电子邮箱:624937665@qq.com
客服电话:18890353030
公司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新河街道湘江北路三段1500号A3区北辰国荟5302室

Powered by 湖南聚嘉财经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2025 ruyici.top Inc.( 湘ICP备2024089860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