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记者尹丽梅张硕北京报道 ![]() (理想汽车整车电动产品负责人唐华寅正在讲解理想汽车如何提高纯电汽车续航。图/尹丽梅摄影) “关于纯电动汽车续航,最主要的痛点是高速续航问题。因此,我们在做理想纯电之初,设定了‘654’的目标设定,希望做到让用户在真实的城市道路能够开600公里,在高速能开500公里,在冬季以及一些极限的场景能够开400公里,其中500和400公里目标的实现是最难的。” 近日,在包括《中国经营报》在内的媒体记者参与的交流会上,谈及提高纯电产品续航问题时,理想汽车整车电动产品负责人唐华寅表示,理想汽车通过高效自研电驱系统、超节能热管理系统和超低风阻系数,辅以理想汽车较为完善的超充网络,去解决纯电动汽车续航焦虑的痛点。 “许多电动汽车在高速行驶时,实际续航大幅低于标称值。理想汽车在研发时重点解决了这一问题。以120公里时速为例,理想i8可以实现500公里的真实续航。这意味着用户在长途出行和高速通勤中,不必过度担心续航衰减带来的焦虑。”唐华寅表示,正是因为用户最看重这一出行场景,理想汽车才把高速续航优化作为研发的核心之一。 理想汽车以增程技术起家,目前的战略定位是“纯电+增程”双动力矩阵布局。 2024年3月,理想汽车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正式发布。理想汽车对于这款车型寄予很高预期,认为它有望成为50万元以上所有乘用车销量冠军。根据9月1日理想汽车披露的数据,理想MEGA月交付刚刚正式突破3000台。5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仍然主要被BBA(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豪华品牌把持。 今年7月底,理想汽车首款纯电SUV——理想i8上市。9月,理想i6即将上市,理想汽车CEO李想在近期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i6将是“五座中大型SUV最具竞争力的产品”。在价格上,i6的价格将有所下探,在纯电赛道担当走量的角色,这是一款面向25万至30万元价格区间的产品。 眼下,理想汽车在有先行优势的增程市场竞争对手“陡增”,对于理想汽车而言,在纯电市场站稳脚跟是当前最大的重心之一。 “2025年是理想汽车正式进入纯电SUV的第一年,我内心的目标是:到今年年底,我们在高端纯电赛道能‘保五争三’,理想i8的目标是稳定后6000辆/月,理想i6的目标是稳定后9000—10000辆/月,算上理想MEGA,理想纯电车型整体稳定在18000—20000辆/月。纯电赛道高手很多,想达到这个目标肯定很不容易,但我充满信心。”近日,李想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这段话勾勒出了理想汽车对于纯电业务的战略规划。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理想汽车之所以加码纯电市场,一方面源于当前增程技术路线增速已明显下滑,低于纯电市场表现。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2025年7月,增程汽车销量为10.2万辆,同比下滑11.4%;与之相对的是,纯电动汽车同期销量同比增幅高达24.5%,两者市场走势呈现明显分化。 另一方面,在增程技术赛道,多家车企集体攻入理想大本营,理想汽车所分得的“蛋糕”因竞争加剧而变小。理想汽车希望能在纯电赛道构建自己的第二道堡垒。 为了强化在纯电市场的竞争力,理想汽车在电池续航方面做足了功课。唐华寅告诉记者,通过碳化硅电驱、碳化硅电控、碳化硅芯片和电驱润滑油的层层自研,理想汽车降低了i8电驱系统的电流损耗与机械损耗,实现高效的电驱效率。 其中,通过自研碳化硅电控,理想汽车提升了i8的续航里程,同时自研功率模块实现极致小型化,为i8留出了更多的纵向空间,让三排头部空间增加了24毫米。 而自研碳化硅芯片,则让理想汽车在电驱行业首次成功应用正六边形元胞结构,比行业常用的条形元胞降低了7%的导通电阻,让电流跑得更快、更稳、更省电。自研电驱润滑油也带来了助力,使其能在-7℃的低温环境下整体续航提升10—16公里。 唐华寅称,与此同时,理想汽车还自研超节能热管理系统,i8车型首创“双呼吸”冷却系统,进而提升低温续航约45公里,实现持久、稳定、高功率的5C超充性能。 “i8超低风阻系数为Cd0.218,相比传统SUV风阻降低了87cts,提升CLTC续航60.9公里。”唐华寅还分享了理想汽车对于i8产品设计的小巧思。 对于纯电汽车而言,补能的问题无法忽略。唐华寅告诉记者,理想汽车纯电产品理想i8搭载理想5C超充电池,拥有行业领先的超低内阻,能够产生热量低于2C电池,散热速度快于2C电池的效果。在第三方超充实测中,理想i8达到15分钟补能564公里续航,充电峰值功率375kW。 作为缓解电动汽车续航焦虑的重要手段,超快充路线近年来颇受市场追捧。 截至目前,理想汽车已自建超充站超3100站,覆盖256座城市。其中,高速自建超充站超1000站,打通“九纵九横”18条高速路线,高速平均150公里一站;城市自建超充站超2100站,覆盖260座城市,一二线城市实现平均间隔3.5公里就有覆盖。 “从今年6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开始铺设全5C超充站。而且,除了自营超充站,理想汽车目前已接入3000多座优选公共充电站,形成了完善的补能体系。这意味着无论用户在城市日常出行,还是跨省长途旅行,都能获得稳定高效的补能服务。”唐华寅说。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