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过去的暑假里,河南郑州的高二学生赵冠捷开展了一次特别的调研。他的成绩不错,想在高三开始前明确自己冲刺的高校。他在网上搜资料、问学长,比较不同高校的优势。 火遍全国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进入了他的视线。 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是指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大湾区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8所新型研究型大学。今年高考,一些“小龙”首次招生,录取线就超过985高校,有的甚至接近C9高校。 当被问到选大学最注重什么,赵冠捷的回答有点出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意料。“眼前的是住宿,学习从起居开始;长远的是就业,学习是为了就业。”他说。 “八小龙”不会让赵冠捷失望,两人间、四室一厅……很多大学的住宿条件超过了一般的传统高校。大学+城市,构成拔尖创新人才成才的环境,这更是新型研究型大学的优势。 现在,新型研究型大学带火了所在的城市;未来,城市的发展将相当倚重新型研究型大学。 招生开门红 “今年招生结束后,有人告诉我,东方理工是‘开局即巅峰’。我们全体教职工久久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在8月30日2025年开学典礼上说。 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招到了什么分数的新生? 南方科技大学今年本科生源规模首次突破1400人,同时整体生源质量稳步提升。南方科技大学主要通过综合评价招生,今年报名人数7.2万人,近2.9万名考生通过初审进入能力测试机试。 南方科技大学今年在广东、山东、浙江三省率先增设普通本科批次录取。在广东,本科批次物理类投档分652分,位次3232,位居广东省本土高校第一,超过了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等985名校。在山东、浙江,本科批次投档线均位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前列。 深圳理工大学2025年在广东投档分629分、位次全省10163名,位居省内本土高校第二,超过了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等985名校;内蒙古投档分643分,超过了西安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C9名校。 此外,深圳理工大学在浙江投档分653分、江西613分、河南647分、湖北621分、湖南627分、四川636分,生源质量均位列各省份招生高校第一方阵。 大湾区大学在广东投档分622分,与985高校华南理工大学持平,仅比中山大学低6分,超过吉林大学、中南大学、四川大学等985名校。 福耀科技大学在河南录取的最高分达683分,位次857,这样的成绩可以冲击“清北复交”之外的任意一所985高校,甚至是热门专业,最低分也有658分,位次5456。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今年在浙江招生70人,实际录取74人,最低分高达656分,位次8518,与浙江大学最低录取专业分数线仅差2分,位居浙江省内高校第二。 今年是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首次招生,专业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类,其最低分超过了吉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北大学等985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看到这些分数线,心里有点紧张,担心明年继续上涨,难度就太高了。”赵冠捷告诉记者。 “新大学首年招生的亮眼表现,应给予肯定,但能否真正走出一条新路,为学生提供高质量教育并持续吸引优秀生源,仍有待时间检验。”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说。 今年,“八小龙”招收本科生总计3147人,其中还包括一些国际生和港澳台侨学生,总体规模很小。 熊丙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若新大学未来扩大招生,则关乎办学定位,是坚持“小而精”,还是转向“大而全”。若学校坚定走“小而精”路线,小规模招生并非问题。 向哪里招生 “八小龙”的本科新生(以下未明确标注均为本科新生)来自哪里? 南方科技大学、上海科技大学建校历史稍长,招生范围也广,分别面向25、19个省份招生。 福耀科技大学、西湖大学、康复大学、深圳理工大学招生范围居中,分别面向5、6、7、8个省份招生。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大湾区大学只在省内招生。 本省以外,河南、湖南、江西、内蒙古等省份频频出现,其中有不少位于中部,这是什么原因? 一所地方本科院校招生办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新设大学招生必须“开门红”,招到优质生源扩大影响力,除了自身教学质量建设和品牌打造,也要考虑招生难度。 “从地域上看,新型研究型大学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为其纵深,学生对沿海地区的了解和赴当地求学的意愿、便利度都很高;从生源规模来看,河南、湖南等省都是高考大省,生源多、尖子生也多;从招生竞争来看,河南、江西等省份没有985高校,当地‘上好学’的需求强、渠道少,新型研究型大学容易招到好生源,当地也非常欢迎优质高校到那里招生。”这位招生办人士说。 但整体上看,新型研究型大学面向本省招生名额最多。深圳理工大学今年招生360人,广东招生206人;福耀科技大学今年招生50人,福建招生17人。 大学所在的城市又贡献了相当比例的生源。大湾区大学新生一共80人,来自省内16个城市,东莞占14人;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新生一共74人,来自省内11个城市,宁波占26人。 给城市带来红利 新型研究型大学招生“开门红”,让优秀学子有了更多成才的选择,更让所在城市享受了人才红利。 新型研究型大学“八小龙”分别位于深圳、上海、杭州、青岛、东莞、福州、宁波,除了上海和杭州以外,可以说,缺少一流高校是这些城市少有的短板之一。 深圳、青岛是过去几十年吸引高校的代表城市,短时间内已有几十所一流高校在两地布局。但受制于跨省异地校区严格限制招收本科生的政策,近年来,两地的高等教育发展思路明显转向新设本地高校。 除了南方科技大学、深圳理工大学、康复大学三所新型研究型大学,深圳还建成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筹建深圳海洋大学。 东莞、福州、宁波都是一流高校洼地,“双一流”高校只有福州大学、宁波大学,远远不能满足本地学生升学需求和本地企业用人需求。 麦可思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从各城市本地就业本科生中外省籍毕业生占比看,合并计算2022—2024届本科毕业生,深圳高达65%、东莞高达63%、宁波达42%,可见它们吸引了大量外地毕业生前来就业创业。 “非一线城市的特色产业集群不断培育和发展,为本科毕业生提供了更多优质岗位,增强了中小型城市的吸纳能力。应届本科生的就业选择正从高度集中于一线城市转向多元分布。”麦可思研究院相关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这些城市产业密集、经济发达,完全可以承载新型研究型大学学生的求学和就业。特别是,新型研究型大学很多采取本研贯通培养,且博士生数量超过本科生,比如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本科招生74人、博士招生130多人,博士更是各地吸引的重点人才对象。 以东莞为例,目前有5所本科高校,除了2024年批复设立的香港城市大学(东莞)和2025年批复设立的大湾区大学,其余都是一般本科院校,其中两所是民办高校。可以说,新型研究型大学大大提高了东莞高等教育的水平。 从大湾区大学驱车不到半小时,就能到达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中国散裂中子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等大科学装置以及华为等高新技术企业。 大湾区大学校长田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天在能力实验室合成量子点,明天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测光谱,后天在科教产的联合课题里推翻昨天的假设,将成为师生的日常。 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校长陈十一在2025年开学典礼上说,城市培育大学,大学引领城市。宁波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连续7年全国第1。“宁波的综合实力为东方理工建成新型研究型大学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我坚信: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东方理工一定会成为与宁波城市地位相称的一流大学,成为这座城市最闪亮的名片。” |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
1 小时前